Tuesday, November 21, 2006

回應「與戲劇相關的master課程與一個戲劇興趣班或一個演藝學院戲劇科有什麼差異」

我不是老師,沒法以課堂所學變成教材,表面上課堂上的東西對我來說是用不著的。但我仍然十分喜歡上,執意每星期二山長水遠也要到嶺南一遊,因為戲劇的本質仍然是藝術,無論它的表現方式如何,仍然是創意的延伸,更可以成為advocacy的工具,視乎如何面對和運用。

一個戲劇興趣班的參與者心態可能是以純粹參與玩樂,投入與否視乎自己,因此可能最終的output有限。在嶺南的Master course裡參與,反思和分析比純粹參與更重要,output不是在課堂學習如何舉辦工作坊(當然也可以從中學習到這種技巧),而是在戲劇工作坊背後引起的討論回應。
我們在課堂上的創作,無論「成功」與否都是一個過程。因此所謂的評分,我不會太過重視,重視的反而是自己是否用心參與,過程中自己是否有所改變。而且工作坊要真正有用,不是一兩天就能成事:看看Cohan,他的工作可是長達一年的成果!

Tuesday, November 07, 2006

好戲量'一人一故事劇場'後感

我看了!真的很好看!可以用「過癮」和「振奮」來形容!
今天,除了讓我一宣在嶺南present失敗的失落感之外,更可讓我看到:

1)人人都有自己的故事,雖然外表可能看不出來
2)無論多微小的故事都是有價值的,都可以滲入創意
3)一些好戲之人可能就在你我身邊(今天就在劇場裡遇到認識的人,以及一個與我認識的人極為相似的人...)
4)即興的創作真的好正!
5)分享的內容,無論多削碎,都是創作的好材料。所以下次分享時一定巨細無遺。

我下個月一定會來...只希望「帶團」的工作人員請穿著劇團工作服,今天我有一點點主動「搭訕」才找到引路人。像一個隱形劇場,呵呵。
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Star TV?現在要在Now訂閱才可以看,但之前Star還是免費時,我常常追看一個美國節目喚《Whose Line Is It Anyway?》,看過Playback後就不斷想起這個節目。

整個節目都是即興的,但因為是comedy所以主線是要好笑,不過經常會與觀眾互動,如會找一名觀眾上台,主持人會問他/她的各字職業等,跟住就要actor即興唱出/跳出代表這位觀眾的歌舞(當然還有超級利害的伴奏師協助)。還有讓觀眾在座中喚出題目、讓他們將題目寫在紙條上放在一起讓演員抽出等等...

你可以在下列youtube網頁看看:


或只要在youtube找'whose line is it anyway'就可以了。

雖然Playback的原意不是攪笑,但很喜歡那天看到「笑中有思想」的做法,更尤其佩服Banky的精湛(Breaking!!!)舞藝和初戀情懷...說笑。

說到嚴肅的問題如自殺,演員應如何取捨?應怎樣取得平衡?就當天所見,演員們都能夠做到刺激發言者/台下觀眾思想,笑過/驚過/哭過之後,還能有一點「想過」,大概這就是Playback的真諦吧...

Sunday, November 05, 2006

論壇劇場後感

上星期原本我的組別想以「導遊劏客」的題目嘗試進行「論壇劇場」,然而談了很久仍談不攏,除了因為題目比較複雜之外,也是因為我自己對題目不算很熟悉,難以捉摸要害。對於一些比較貼身的問題如親情可能比較容易掌握,但對這個牽涉中港關係、香港旅遊業、最低工資制度等等方面的題目一時都不能弄個明白。因此亦很同意Wendy的說法,不是因為學懂那些手法與否,而是對於事件是否能夠有足夠分析--竟然事件的主角是遊客?是卜導遊?奸角是導遊?是制度?還是...